众所周知,美国人的志愿服务精神闻名于世,男女老少都有做义工的经历。在公共场所、公益单位,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勤勤恳恳的义工,一丝不苟地做着他们可能在自己家里也不一定做的事情,如抹灰尘、擦地板、倒垃圾,或在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喂病人进食。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每年 4 月 15—21 日是美国的“全国义工周”。该项活动始于 1974 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对全国发表演讲并签署了行政命令,确立了每年一度的义工周,成为美国社会的优良传统。
美国的学校和儿童组织,通过指导孩子参与社区服务,从小培养他们的义工精神。在美国中学就读后,学校就会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各样的义工活动。学生做义工,学校可以算学分,每做 20 个小时可以算 1 个学分,而且学校还给学生介绍做义工的机会。表面上看以做义工来挣学分似乎有点功利,其实不然。它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
美国名牌大学在招生时特别看重申请者是否有为他人提供无偿服务和奉献的经历,只招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唯成绩论英雄。据说,有一个白人女孩出生在一个富裕到她一辈子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的家庭里。她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因为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去做志愿工作了。暑假天天去打工,赚到的钱也不是攒学费,而是捐给拉丁美洲两个穷苦的孩子上学了。结果她考分虽然不是很高,却被哈佛大学录取。名牌大学尚能如此,普通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这也是许多美国中小学生争着做义工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社会风气中,美国社会逐渐有了不成文的鼓励,志愿服务时间长、表现特殊的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会更被看重或被优先考虑。这些都有利于全社会乐善好施成风,并得以延续。
【温馨提示】更多游学精彩活动,欢迎咨询在线顾问。